15分鐘,在蕪湖實現“應有盡有”?
城市發展的初心是“以人民為中心”,城市發展的根本目的是“讓生活更美好”。蕪湖提出建設“人民城市”,強調從市民的真切感受和所需所盼出發,努力讓城市改革發展成果轉化為人人可見可感可及的社會認同。
“十四五”以來,蕪湖市委、市政府認真聆聽群眾心聲,努力補齊民生短板,以一系列扎實、創新、持續、務實的舉措,加快打造更加完備的“15分鐘服務圈”“15分鐘幸福圈”,讓每位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切身感受到人民城市建設的溫度。
15分鐘是什么概念?也就是你吃完飯后出門溜達那一會兒,你早晨去菜市場的那段時間……無論步行還是騎車,占用的是閑暇、零碎的一點時間。而蕪湖目前正在建設的是“15分鐘閱讀圈”“15分鐘便民生活圈”“15分鐘醫保服務圈”“15分鐘健身圈”等等,可以更加便捷地滿足市民的生活和休閑娛樂之需。
“15分鐘閱讀圈”是2021年以來蕪湖發生的較大改變。曾經,一些網友吐槽在蕪湖這座城市“看書難”“文化氣息不濃”。近年來,蕪湖大力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,線上實施“共讀計劃”,線下整合各類資源,建成20多座各具特色的城市書房,積極打造“15分鐘閱讀圈”。很少能有一座二三線城市,出門步行15分鐘就能遇見一座城市書房,那里環境幽雅、藏書豐富、功能完善。書房帶給蕪湖的,不僅是培養市民閱讀習慣,更是城市氣質的躍升。
▲陳劍/攝
有人喜歡看書,也有人喜歡體育,文明精神和野蠻體魄一個不能少。“快樂健身行動”是當下蕪湖正在全力推進的一項“暖民心”工作,從完善居住小區健身設施建設、持續推動城市公共區域設施建設、提升全民健身活動服務水平等方面,提出了12項工作舉措。
到2025年,全市要新建口袋體育公園不少于72個、百姓健身房不少于108個、健身步道360公里以上,形成“點線面”相結合的快樂健身網絡,推動形成“處處可健身、人人會健身、天天想健身”的格局。
坦言之,現在的城市健身場所依然不足,從赭山、奧體、雕塑公園、濱江公園的火爆異常,可見群眾的需求之強。但不可能每位市民都能住在上述場所附近。只有家門口建設更多的運動場所,才能實現15分鐘鍛煉健身自由。
▲鄭遠/攝
如果說“教育均衡”“就近入學”政策舉措,解決了“15分鐘義務教育圈”的問題,那么關于醫保服務的“15分鐘需求”,同樣為廣大群眾所盼。針對于此,蕪湖市聚焦群眾辦理醫保公共服務的痛點、難點、堵點,將醫保服務“下沉”,將與服務對象密切相關的高頻次服務事項全部納入服務點辦理,全力構建優質便捷、運行高效、管理有序的“15分鐘醫保服務圈”,力爭2022年底形成鄉鎮(街道)“15分鐘醫保服務圈”+村(社區)“醫保服務點”的區域服務全覆蓋。
▲陳劍/攝
值得一提的是,商務部近日發布了全國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評審結果,全國共50城市入選,蕪湖位列其中。“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”伴隨社區商業發展而產生,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,服務半徑為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,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目標,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。蕪湖建設目標是,圍繞居民生活圈“5-10-15”便利消費與便民服務基本要求,實現蕪湖市主城區按社區居民出家門步行5分鐘左右可到達便利店、10分鐘左右可到達農貿市場 (菜市場)、15分鐘左右可到達超市,加快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。
15分鐘內實現閱讀、體育鍛煉、商業購物、教育、公共服務等全方位的“自由”與“高質”,意味著便捷生活、幸福生活觸手可及,城市的生活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,“近悅遠來”將真正落到實地,走近每個人身邊。
“十四五”以來,蕪湖全力推進“雙招雙引”,用心培育壯大產業,做強做大城市經濟規模,切實擔當起全省經濟增長“第二極”的責任。同時,聚焦群眾關注關切的教育、醫療、文化、體育、交通、城市管理等“身邊事”“心頭事”,下大決心和氣力一件一件解決、持之以恒解決,努力以全方位的創新和一以貫之的務實,把蕪湖打造成為“最干凈”“最安全”“最有序”“最文明”……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人民城市,推動更多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市民。
“15分鐘幸福圈”的蕪湖,正在加快建設。在歲月的變遷和一點一滴的變化中,每個人都能真切受益。